胃角和胃窦的位置图 糜烂性胃炎,萎缩性胃炎,胃溃疡,哪个好治?区别是什么?

admin天气2024-04-25 22:43:301120

1、糜烂性胃炎,萎缩性胃炎,胃溃疡,哪个好治?区别是什么?

回答这个问题,先从概念和疾病表现上帮助大家了解疾病,然后谈谈治疗思路。

一、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:

消化系统由消化器官口腔、咽、胃、肠和分泌消化液的肝、胆、胰组成。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对食物进行消化和吸收,食物在消化道经过系列复杂的过程,转变成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,保证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。

食物的消化:由口腔、咽、食管、胃、小肠共同完成的,是对食物进行再加工的机械过程。食物经过磨碎、与消化液充分混合成食糜,增加与消化酶、肠粘膜的接触,以利于分解和吸收。

食物的吸收:由胃、小肠、肝、胆、胰分泌的消化液、各种酶,将食物中的蛋白质、脂肪、碳水化合物分解为最小分子的营养物质,经肠粘膜细胞吸收进入血液和淋巴循环中,输送到全身的组织和细胞,吸收的全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。

消化和吸收是一个连续的以消化系统为主,多个系统参与调节和控制的综合性生物过程。

二、糜烂性胃炎、萎缩性胃炎、胃溃疡的症状区别:

1、糜烂性胃炎:

急性糜烂性出血性胃炎属于急性胃炎,主要病理变化是胃粘膜充血水肿、糜烂和出血,病变的位置可以是胃窦部,也可侵犯全胃。

临床表现:

轻型:可无症状或仅有上腹部疼痛。

典型症状:食欲差、上腹部疼痛伴恶心、呕吐、脱水、不显性出血或黑便。

2、萎缩性胃炎:

慢性胃炎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胃粘膜的慢性炎症性疾病,临床多见,随年龄增加发病率而增高。胃镜检出率80%-90%,男性高于女性。慢性胃炎按病理变化分为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。

病理变化:粘膜表浅层的炎性细胞浸润,使胃腺部分破坏或萎缩,轻型粘膜充血水肿,胃酸分泌增多,一般不发生糜烂。加重时,粘膜和胃腺萎缩,变薄,胃液分泌减少,进而腺体化生、增生,以致恶性病变。其病变进展过程主要在胃窦部,逐渐波及胃体,甚至向十二指肠发展。

临床表现:

慢性浅表性胃炎:大多数特殊症状,可表现为餐后上腹部不适或腹胀,有时消化不良,伴轻度恶心、反酸、嗳气。无规律的上腹部隐痛。

萎缩性胃炎:可厌食、食欲差,慢性进行性消瘦,贫血,舌萎缩等。

3、胃溃疡:

消化性溃疡是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球部的慢性溃疡病变,可分为胃溃疡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。

临床表现:

胃溃疡疼痛特点:在餐后0.5-1小时发作,下次进餐前缓解。进食就疼,因惧怕疼痛而不敢进食。

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疼痛的特点:餐后2-4小时发作,疼痛有节律性,常在午夜发作。饥饿疼,常常是因为进食后缓解疼痛。

三、哪个好治:

1、相同点:都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关系,抗菌消炎是治疗的共同点。

2、萎缩性胃炎:由于是长时间胃炎引起胃腺部分破坏和萎缩,也容易恶***变,相对来说是最难治疗。

3、糜烂性胃炎和胃溃疡:主要治疗目的是消炎、帮助粘膜修复、补充水和电解质。通过改变生活习惯可以减轻病情。

胃病是现代社会常见的一种疾病,三分治七分养,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预防胃病和养胃的根本。

胃角和胃窦的位置图 糜烂性胃炎,萎缩性胃炎,胃溃疡,哪个好治?区别是什么?

2、胃窦在哪个位置?

胃是位于腹腔内上腹部稍微偏左的空腔脏器,入口在上部贲门处与食管相连,出口在下方幽门处与十二指肠相连,贲门与幽门之间的胃右侧为胃小弯,左侧为胃大弯,胃小弯和胃大弯平均分成三等份的连线将胃分为三个区域,自上而下依次是贲门胃底区、胃体区及胃窦幽门区,胃窦幽门区就是常说的胃窦部。

胃窦部的胃壁有很多的幽门腺、主细胞、G细胞、D细胞及嗜银细胞,具有分泌胃蛋白酶、胃泌素、生长抑素、组胺等消化液和激素的功能。食物进入胃后首先被胃底和胃体部接纳,减压后被慢慢的挤压到胃窦部与消化液混合搅拌,直到成为直径小于1毫米的食糜颗粒后随着幽门的开放进入十二指肠进行进一步消化。

由于进入胃内的食物主要是在胃窦部进行消化的,所以胃窦部是很容易发生炎症、溃疡等胃部疾病的地方。

关注天天医学,了解更多健康知识。不足之处,请大家批评指正。

谢谢阅读!

胃角和胃窦的位置图 糜烂性胃炎,萎缩性胃炎,胃溃疡,哪个好治?区别是什么?

3、被诊断为“慢性萎缩性胃炎(胃窦)”,其中的“(胃窦)”是什么意思?需要注意些什么?

胃窦是幽门与胃角切迹平面之间的部分,胃窦萎缩性胃炎就是该部分粘膜腺体萎缩,胃酸分泌减少,胃动力不足,消化功能减弱。得了慢性萎缩性胃炎,首先要排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,否则会加重病情;其次要定期检查,发现问题及时治疗;第三,平时吃饭要定时定量,不食生冷,注意保暖,戒烟戒酒。第四,适量运动,保持心情愉悦,胃是情绪器官,受情志影响很大,所以要尽量避免生气,发怒等不良情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