胆囊息肉是很常见,它是胆囊壁向胆囊腔内的隆起***变,很多时候它不会带来身体不适,多在查体时发现,那么如果发现胆囊息肉,是否可以不用管它?应该怎么去做?医生建议切掉胆囊,是不是过度治疗?仅仅把息肉切除行不行?我们来看一看这些问题。
胆囊息肉没有症状,可不可以不用管它?
胆囊息肉分为肿瘤***肉和肺肿瘤***肉,但是无论哪一种息肉,在发生初期,大部分的胆囊息肉都没有明显的症状,很多人都是通过体检发现的。
而有一部分胆囊息肉患者,由于胆囊息肉生长阻塞等,尤其合并胆囊炎症时,会出现上腹部不适、厌食油腻食物、恶心、呕吐等等症状,这些症状常常治疗后好转。
事实是胆囊息肉虽然大多数都不会带来明显的身体损害,甚至很多人终生携带胆囊息肉可能并不知道。有些人觉得发现胆囊息肉,在发现时没有症状,那就不用管它。其实这是一种不正确的对待胆囊息肉的态度。
胆囊息肉发生了,无论是哪一种息肉,它都是一种非正常现象。胆囊息肉的发生,无论大小,都应该正确对待。
首先,胆囊息肉发生后,我们不能通过腹部彩超和腹部CT等检查来确定它的良性还是恶性。有研究发现,早期胆囊息肉癌变率为2%左右。
其次,如果初期的胆囊息肉不是癌症,但是仍然有一少部分息肉会在后期会发生癌变。最常见的息肉病变包括腺瘤和腺肌症,有研究发现,这类息肉占到8%左右。
所以说,我们发现胆囊息肉之后,不能心存侥幸,不能以为息肉不是重大疾病而忽略它的存在。
发现胆囊息肉如何去做?
发现胆囊息肉,既不要过于紧张,更不要放任不管,这个疾病很常见,正确心态对待。
对于胆囊息肉,如果发现时,应该结合胆囊息肉的大小、患者年龄、息肉增长快慢、有无引起不适、息肉形态等等多个方面综合判断,并非随口一说了事。
第一,如患者比较年轻,年龄<50岁,患者没有不适症状,查体时发现息肉<5mm,这个时候可以不用太担心。做好定期复查就可以了。
一般1年复查一次,以后每2年复查一次,连续复查不少于3次。
如果息肉>5mm,<1cm,那么复查就应该更多一些,可以第一次半年复查一次,以后一年复查一次,不少于5次。
第二,如患者大于50岁,息肉无蒂,单发,有胆囊癌高发风险,那就应该积极接受治疗。
第三,发现胆囊息肉>1cm,尤其>1.5cm,其恶性程度就会增高很多,医生就会建议积极治疗。
第四,即使胆囊息肉<1cm,如果有明显的身体不适,尤其患者对于胆囊息肉非常担心,也应该积极治疗。
那么对于胆囊息肉的治疗,如果手术治疗,是否有过度治疗?
胆囊息肉发生后几乎不可能自行消失,所以说应该积极观察复查或者治疗。
而对于治疗,很多医生都联系患者直接进行胆囊切除,而尤其是目前腹腔镜的微创手术开展,对于胆囊切除手术变得简单和创伤减小。
那么胆囊是我们身体的一个器官,对于我们有很重要的作用,是否可以保留胆囊,仅仅切除息肉?
保留胆囊而仅仅做息肉切除,这个手术不能说不能做,目前也有人选择这个手术方式。
其实目前来说,医生很少建议手术时保留胆囊,一个是因为胆囊本来就不大,手术挖出息肉会加重创伤;再者,单纯切息肉,会有胆囊穿孔,会有胆囊漏可能;再者,息肉有复发可能,单纯切息肉如果复发后会更加麻烦;再者,对于息肉,不能确定良性恶性,如果单纯舌息肉,需要术中病理结果等待,而一般是看术后病理。
所以说,医生会建议直接切除胆囊。这是一个正常的治疗方案,是有利于患者的一个手术方式,不存在过度治疗。
综上所述,对于胆囊息肉,日常很常见,医生并非一定会建议患者切除胆囊,而是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决定是否要手术。而尤其不要认为胆囊息肉很常见,不重要,就放任不管,这样有时会带来疾病的延误,造成严重的健康问题。
我是@全科医聊,感谢您的支持关注!
胆囊息肉全称为“胆囊息肉样病变”,是胆囊黏膜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良***变,可无临床症状或症状轻微,85%以上的患者都是在例行体检中发现的,由于平时没啥感觉,往往容易被患者忽视。
胆囊息肉从病理学的角度,主要包括胆囊息肉和胆囊腺瘤2种
前者是非肿瘤***肉,如胆固醇息肉、炎***肉等;后者为肿瘤***肉,可恶变,是胆囊癌的癌前病变。
胆囊胆固醇息肉:最多见,占胆囊息肉样病变的 95%以上,多为多发。实际上它是胆汁中胆固醇过饱和而析出的胆固醇结晶,不会恶变。除胆囊颈部息肉外,多无明显症状,通常无需手术治疗。
胆囊腺瘤:大多为单发有蒂息肉,外形可呈乳头状或非乳头状,恶变率约 30%。其癌变机会与腺瘤大小呈正相关,是胆囊最常见的良性肿瘤;女性比较多见,男女之比约 2∶7;大多数为单发,可发生在胆囊的任何部位。
胆囊息肉虽属良***变,但息肉引起的危害不可低估
(1)位于胆囊颈部的息肉、带蒂息肉或较大息肉,易阻塞壶腹或胆管,造成胆汁排泄受阻;息肉并发结石成为急、慢性胆囊炎的主要祸源。
(2)息肉的恶变率日趋增加,息肉越大,恶变几率相对越高。胆结石+胆囊息肉,切勿轻视。
胆囊息肉,特别是同时患有胆结石或慢性胆囊炎的人应注意以下几点:
(1)务必要定期进行 B 超检查
如出现以下情况要高度怀疑胆囊癌:①胆囊息肉直径>1厘米 ,基底较宽或复查发现逐渐增大。②胆囊壁不规则增厚>0.5 厘米或有钙化斑。③胆囊增大,脂肪餐提示胆囊收缩功能障碍。④胆囊轮廓不清或边界不规则。
(2)原本没有症状的患者,在进食油腻食物后突然出现右上腹饱胀,或原本只是轻度隐痛或胀痛的患者,疼痛程度加重或频率增加,或出现皮肤、小便发黄,要及时就诊。
(3)年龄大于 50 岁的中老年人近期有原因不明的乏力、消瘦伴消化道症状者,如果单发息肉大于 1 厘米,同时患有胆结石,应尽早诊治。
(4)注意饮食,降低胆固醇摄入量,尤其是晚上。因为胆固醇摄入过多,可加重肝胆的代谢和清理负担;尽量避免进食高胆固醇类食品,如肥肉、海鲜、无鳞鱼类、动物内脏等;禁酒,酒精可刺激胆囊形成新的息肉,或使原来的息肉变大。
以上是查阅资料,图片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,请告知删除,供大家参考,欢迎评论和留言!!
参考文献:宜华.不要低估胆囊息肉的危害[J],江苏卫生保健,2016.05: 22.
胆囊息肉样病变可大可小,小的病变确实是胆囊息肉,大的病变可能就摊上事了,摊上大事了。
最近遇到一些病人因为“胆囊息肉样病变”来就诊,有些病人建议定期复查,有些病人收住院手术治疗,虽然我的悟空问答里面有个关于“胆息肉样病变”的回答,但仅仅是理论,缺乏实例,现结合实例进一步科普下关于“胆息肉样病变”的医学知识。
患者系中年男性患者,3天前体检做彩超发现胆囊息肉样病变大小为1.3cm*0.5cm,直接收住手术,***如胆囊息肉小于1.0cm,我们一般情况下是建议病人定期复查的。
因为要手术,存在风险,住院后又做了一些检查,下面是针对胆囊息肉的检查。
1、肿瘤标志物:
2、胆囊彩超
3、胆囊增强CT
4、胆囊增强MRI(磁共振),可做可不做,因为时间长,费用贵。
治疗:手术切除胆囊是第一位的。手术切除后病理是良性的,如果是胆囊癌,基本上能活过5年的很少很少。100个胆囊癌病人,能活过5年的为个位数。
胆囊息肉样病变越来越多,什么情况下需要及时处理?这个问题,教科书已经明确给出答案了。
现在就教科书上的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具体说明一下:
1、胆囊息肉直径超过1.0cm。
这个是分界点,至于怎么规定的1.0cm,这是遵循循证医学的证据的,也就是说,通过大样本的临床研究得知,1.0cm以下的胆囊息肉恶变率低,而1.0cm以上的胆囊息肉恶变率高,但凡事无绝对。就像这个病人,大小1.3cm,仍然是良性的。不过,如果直径大于1.0cm,恶变率大大增加,还是及时处理掉,不可心存侥幸心理。
2、单发病变且基底部宽大:
单发病变是癌的特征,因胆囊癌是从粘膜层向上长出来的,因此,如果是单发并且基底部宽大,更倾向于癌的样子。而多发息肉,更像是炎性导致的息肉,良***变可能性更大。
3、息肉逐渐增大:
这点就不用讲了吧,定期复查,越来越大,越要及时处理。
4、合并胆囊结石和胆囊壁增厚:
因为胆囊结石和胆囊息肉是胆囊癌最主要的两个危险因素,如果两个危险因素都存在,胆囊癌的发生几率大大增加,建议及早清除隐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