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小雪节气开始于11月22日11:04:34。
古籍《群芳谱》中说:“小雪气寒而将雪矣,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。”简单说就是天气寒冷了,雨转为了雪,但还不太冷,雪不大,所以是“小雪”。
小雪有三候,分别是:“一候虹藏不见;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;三候闭塞而成冬。”阴阳交会才有虹,小雪节气里,天气上升地气下降,不交不通,从而闭塞成冬。
气候特征方面,小雪节气期间,首先气温将继续一路走低。
立冬期间北方大部进入冬季,而小雪节气里,这些地方的气温将被拉到0℃以下。这是因为小雪节气期间,东亚地区稳定的径向环流已经建立,在酷寒的西伯利亚地区,常常形成低压或者低槽。低压低槽会引导大规模冷空气南下,从而给我国中东部地区带来大范围的大风雨雪天气。
而说到初雪的话,一般黄河中下游和京津冀等地的平均初雪日期和小雪节气比较重合。但由于这个季节暖湿气流不活跃,所以即使下雪,雪量也比较小,且夜冻昼化,不易形成积雪。
小雪期间,第二个需要关注的气候特征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将陆续入冬。
虽然整个冬季,全国总体降水稀少天气干燥,但长江以南地区阴雨天气还是相对较多的。比如11月6号以来,长江以南大部地区就持续阴雨寡照天气,而17-19日还配合有强冷空气南下,湿冷难耐。今天又将进入小雪节气,没有暖气护体的蓝方盆友们,你们~要保重啊!
倒春寒,指初春(北半球一般指3月)气温回升较快,而在春季后期(一般指4月或5月)气温较正常年份偏低的天气现象。
它主要是由长期阴雨天气或冷空气频繁侵入,或常在冷性反气旋控制下晴朗夜晚的强辐射冷却等原因所造成的。
如果后春的旬平均气温比常年偏低2℃以上,则认为是严重的倒春寒天气,可以给农业生产造成危害,特别是前期气温比常年偏高而后期气温偏低的倒春寒,其危害更加严重。
简单来说意思就是:在春季,天气回暖的过程中,因冷空气的侵入,使气温明显降低,因而对作物造成危害,这种“前春暖,后春寒”的天气称为倒春寒。
农村俗话“小寒雨蒙蒙,明年春天倒春寒”,农业生产该注意什么?1月6日,“小寒”节气。从气象来看,2020年的首轮大范围雨雪天气已经在进行中,截至6日早晨,内蒙古河套地区、陕西北部、山西、河北西北部和南部、河南北部等部分地区累计降水量达5-15毫米,山西东南部、河南北部等局部20-36毫米。天气预报显示,这一轮的大范围雨雪天气过程还将持续,预计6日到7日,西南地区东部、西北地区中东部、华北、东北、黄淮、江汉、江淮等地仍有大范围雨雪天气,华北南部、黄淮北部等地有大到暴雪,西南地区东北部、江汉、黄淮南部、江淮北部有中到大雨,局部暴雨。
受此影响,北方地区的降雪将不利于设施农业和畜牧业生产;冬小麦主产区出现的降水天气则利于冬小麦分蘖生长和安全越冬,特别是降雪总体较为有利;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的降水过程对冬小麦、油菜的生长也较为有利,但西南地区东部、江南西部的阴雨寡照天气则不利于冬小麦、油菜健壮生长。根据农业气象监测,截至目前,北方地区大部冬小麦已经进入越冬期,黄淮大部、江汉、江淮和西南地区大多数冬小麦生长处于分蘖期,全国冬小麦一、二类苗占比分别为20%、79%,较前期有所下降。另外,长江流域大部油菜生长处于第五真叶至成活期,西南地区东部、江南西部部分地区油菜长势进入现蕾抽薹期,全国油菜一、二类苗占比分别为12%、85%,苗情长势也比前期略有下降。
6日为小寒节气,数九寒天的季节,恰好这一天大部分地区出现了降水天气,确实是“雨蒙蒙”。在农业谚语上,有着“小寒雨蒙蒙,倒春寒就在早春中”、“小寒雨蒙蒙、来年倒春寒”、“小寒雨蒙蒙,雨水惊蛰冻死秧”等的说法。这是因为小寒节气时,也正是天寒地冻的时期,雨水天气一般比较少,如果出现了雨蒙蒙的天气,则表明天气有所异常,气温不太低,那么在该冷的时候不冷,说明后移了,年后开春可能会遇到脚冷的天气,俗称倒春寒。回想起前一段“大雪”节气的晴朗,也是预示着倒春寒的出现,看来可能性是比较大的。根据气象监测,截至目前北方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同比偏高2-4℃,暖冬的情况表现比较明显。
基于此,在农业生产上,就需要做好预防措施。一方面,冬季气温偏高,不仅会使得部分地区的小麦等作物出现旺长,不利于越冬,而且还不能有效的冻死害虫;另一方面,倒春寒天气的出现,将会对正在生长关键期的冬小麦、油菜等作物产生不利影响,进而导致减产,对果树发芽开花等也会造成较大影响。比如前几年华北黄淮地区出现的大范围倒春寒天气,使得冬小麦孕穗、抽穗受到影响,部分地区减产严重。